产品中心PRDUCTS
技术支持RECRUITMENT
南宫NG28-【益阳市】向制造强市迈大步
2025-09-08 04:43:51
南宫NG28制造业增加值占GDP比重32.7%,居全省第三;工业对全市经济增长贡献率达42.7%……翻看益阳市2025年上半年工业经济发展情况,不难发现:工业,已成为拉动益阳经济发展的主引擎。
这份亮眼的成绩单背后,是益阳坚定不移走好产业强市之路的生动实践。而在全省高质量发展大局中,益阳也正以一场工业经济的精彩“逆袭”,诠释着“产业强市、制造强市”的深刻内涵。
在益阳长春经济开发区,奥士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内,智能化设备高速运转,工人们忙碌而有序。公司全年订单已经排满,现正开足马力生产。
作为益阳PCB(印制电路板)产业链的龙头企业,奥士康不仅自身保持高速增长,更带动了整个产业链的发展。今年1至6月,益阳PCB产业产值同比增长17.3%,成为增长最快的优势产业。
“突出产业立市推动高质量发展”“坚定不移走好产业强市之路”,益阳牢记省委的要求,始终把产业发展摆在首要位置。今年上半年,市委会、市政府常务会6次专题研究工信工作,在全市24个“十五五”规划重大调研课题中,产业发展课题就占14个。
产业强市,首先强在战略。益阳市深入实施产业链“链长制”,由11位市级领导挂帅担任“链长”。市委主要领导主持召开碳基材料产业链推进会,市政府主要领导专题研究电容器产业链发展问题,其他各位“链长”也纷纷深入一线,听取企业情况、了解实际需求、精准推动产业发展。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还高位协调解决诸如消防验收、城区公交等跨部门共性诉求,切实实现了“通过一个问题的解决,推动一类问题的系统化解”。
不仅市级层面精准发力,各县市区也积极跟进,形成上下联动、共抓产业的工作格局。赫山区建立了“区长企业接待日”机制,资阳区打造了“现场办公+归口督办+限时办结”高效服务模式,安化县安排32位县级领导对口联系84家重点企业,桃江县定期组织开展“政银担企”对接活动,沅江市出台了专项支持船舶产业发展的10条政策措施,南县积极开展“政企面对面 服务零距离”活动,益阳高新区建立了“24小时不打烊”企业服务机制,大通湖区则出台了包含39条奖励措施的实体经济促进政策,全面激发经营主体活力。
今年以来,全市“链长到一线”活动共收集企业反映问题1898个,其中1480个已得到妥善解决。
产业强市,关键强在政策。益阳市全面升级产业政策体系,修订出台《先进制造业扶持政策》27条,安排5757.5万元奖补资金,精准惠及481家企业的712个项目;同步制定《益阳市降低企业运营成本若干措施(试行)》,围绕用能、用地等8个关键环节协同发力,预计全年可为企业降低综合运营成本超过4.4亿元。今年以来,全市累计帮助工业企业兑现各类惠企政策资金已突破12亿元。
益阳高新区园区企业湖南金博碳素股份有限公司,近年成功进入比亚迪供应体系,标志着益阳制造业正在深度融入全球产业链。
事实上,在益阳,与行业巨头合作的企业越来越多:艾华、奥士康等12家企业与华为持续深化合作;金博碳素、伟源科技等16家企业进入比亚迪供应体系……
这些合作不仅带来了订单,更提升了益阳制造业的整体水平。通过与大企业合作,益阳企业学习了先进的管理经验和技术标准,提高了自身的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力。
近年来,益阳市深入实施产业链群培育工程。今年上半年,十大产业链中,PCB、工程机械、先进储能材料产业链分别同比增长17.3%、8.2%、8.0%,展现出强劲发展势头。1至6月,全市新签约项目66个(其中“三类500强”项目6个),湘商回归投资新注册企业70家、累计到位资金107.3亿元。118个市级重点工业项目完成投资63亿元,金钨科技钨基金刚石线、易迅达高精密柔性线个项目建成投产。新型电力系统建设完成全年投资目标的66.7%。
“沅江内河中小型船艇制造产业集群”冲刺国家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南县生态稻虾”等4个集群跻身省级赛场;电容器、碳基材料、PCB三大产业凭借显著优势与强劲实力,成功打造为彰显地区产业高度的“金名片”;铝电解电容器、船舶制造、生态竹木等产业集群产值分别同比增长15.4%、12.1%、15.9%……益阳制造业正呈现出“群”峰耸立、链式发展的良好态势。
在益阳长春经开区园区企业湖南生力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的实验室内,科研人员正加紧攻关阻燃纳米复合材料制备技术。生力材料是益阳科技创新型企业的一个典型代表,今年上半年,公司出口额增长70%以上,展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计划今年年底冲刺北交所上市。
在益阳,像生力材料这样依靠创新驱动发展的企业不在少数。今年以来,全市工业企业新增有效发明专利106项;83个项目纳入工信部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项目清单;15个“揭榜挂帅”项目加速攻关;新增省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2项、首套件基础电子元器件产品10个、首批次重点新材料产品9个。这一系列成果充分彰显了益阳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升级、持续培育新质生产力的坚定步伐与扎实成效。
目前,生力材料阻燃纳米复合材料制备技术等15个“揭榜挂帅”项目加速攻关;新增省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2项、首套件基础电子元器件产品10个、首批次重点新材料产品9个;福德电气获评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全市国家级、省级绿色工厂累计达20家和55家……创新,已成为益阳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最亮底色。
在益阳高新区园区企业益阳橡胶塑料机械集团有限公司的数字化车间,大型机械设备正有序生产。通过数字化转型,该公司生产效率大大提升,成本也大幅降低,今年企业出口额将突破1400万美元。
益阳市持续开展“智赋万企”行动,抓培训、搭平台、树标杆,引导企业关键业务环节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改造。累计上云企业43600家、上平台企业2643家、智能制造企业385家、智能制造生产线家企业获评省先进级智能工厂;200余家企业完成数字化转型通用评估,数字技术成为产业升级的关键支撑。
在数字能力加速普及的同时,新型基础设施的支撑作用也日益凸显。截至目前,全市已建成5G基站9888个,每万人拥有5G基站26.47个,所有乡镇全部实现5G覆盖;建成算力中心6个,部署标准机架2500多个。网络“高速路”承载能力明显增强,为制造业迈向智能化奠定了坚实基础。
今年上半年,赫山区龙岭园区企业湖南华翔翔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与印度尼西亚电网公司签订合作协议,每年将供应价值500万美元的变压器产品。这是益阳制造业“走出去”的一个生动案例。
在益阳工信部门的帮助下,企业不仅获得了技术改造资金支持,还通过参加2025中国产业转移发展对接活动,拓展了国际市场渠道。
华翔翔能的“出海”故事不是个例。今年以来南宫NG28,益阳制造业出口步伐明显加快:鸿源稀土、生力材料、维胜科技等企业出口额增长70%以上;益阳橡机、浩森胶业今年出口额分别突破1400万、600万美元;长天新能源储能产品今年5月以来出口非洲约100万美元。
1至7月,全市进出口额40.8亿元,同比增长19%,居全省第二;有外贸实绩企业180家,同比增加8家。益阳制造正以其过硬的质量和技术,在国际市场上崭露头角。
32.7%的制造业占比和42.7%的工业贡献率,不仅是数据的突破,更是益阳坚定不移走产业强市之路的必然结果。通过产业链思维、创新驱动、数字赋能、优质生态和全球视野,益阳正在湖南乃至全国制造业版图上,刻下自己越来越清晰的坐标。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益阳正加快编制新型工业化“十五五”规划,全面谋划产业发展的新篇章。我们共同期待:一个更具竞争力、更富创新活力的制造之城,将在高质量发展的新征程中稳步前行、勇立潮头。